中国古代交通
  5 索桥起源于中国
 


5  索桥起源于中国

 

索桥,即吊桥、悬索桥,首创于我国。在我国云贵川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游,在雅砻江、大渡河、乌江、北盘江以及秦岭山区、台湾山区,常常可以看到各类索桥。其中,贵州的盘江桥、四川的泸定桥、云南的霁虹桥在国际桥梁史上都负有盛名。这些地方谷深水急,根本无法筑墩建桥,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了以竹、藤和铁绳等作索为桥的办法。国外学者认为“中国大约在3000年以前已开始建造索桥”。目前已考证出最早的索桥是四川益州(今成都)的笮[zuó昨]桥,建于秦朝李冰任蜀守时(公元前251年),距今已2200多年。杨衒[xuàn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公元519年北魏时期新疆的铁索桥,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索桥。西方到16世纪才出现这类桥梁。

古书把索桥称为絙桥、笮桥和绳桥,并分为独索和多索两大类。独索桥又叫溜索桥。古书记载,溜索桥两岸立柱,以竹绳横索,索上穿有木筒,筒下有绳。人们过河时将绳捆在身上,扶住木筒,溜索而渡。多索桥则有并列的几根缆索,上铺木板桥面,有的两边悬索作栏杆,有的不设栏杆。索桥悬在空中,随风摇晃,初过索桥时不免心惊胆战。唐朝智猛的《笮桥赞》写道:“冰崖皓然,百千余仞。飞絙为桥,乘虚而过。窥不见底,仰不见天。寒气惨酷,影战魂栗。”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曾用“度索临千仞,梯山蹑半空”的诗句来勾画索桥的雄姿。在众多的古代索桥中,四川都江堰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杰出代表,而凌驾于大渡河的泸定桥,则是铁索桥中的佼佼者。珠浦桥长320米,上有粗如碗口的10根竹缆为桥面,下有木排架八座及石墩一座,有九个桥孔,最大的跨度达61米。至于这座桥的始建年代,现在尚不知道。而史籍告诉我们,泸定桥建成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长为103.7米,宽三米,由13根大铁链组成,它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铁索桥。200多年来,它为便利西南地区的交通做出了贡献。“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更为这座在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铁索桥增添了光彩。

古代最大的铁索桥当属元朝末年建成的横跨长江瞿塘峡的大型铁索桥。根据《奉节县志》(光绪十九年版)等史料记载:公元1369年,朱元璋派大将汤和、廖永忠、康茂才攻打瞿塘关,元朝皇帝派莫仁寿率军在瞿塘峡口江面上架起铁索桥,桥面铺上木板,放上大炮,严守关口。瞿塘关本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汤和等也只好望桥兴叹,畏炮而退了。今天虽然铁索桥荡然无存,但在大溪口还立着一块“康茂才进兵处”的石碑。当年这座“飞桥”桥长277.5丈(合925米),上下分三层,下层铁链锁江,中层架炮,上层天桥来往交通。我们可以想象这座古代长江铁索桥,是多么雄伟壮观!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类型的桥梁外,还有一种浮桥。在桥梁史上,浮桥属于从船只到正式桥梁的过渡形式,多为临时性结构物,时过即拆。宋朝初年修建的长江大浮桥,可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浮桥了。宋初开元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统一全国,派大将曹彬、潘美等率兵攻打南唐时,就在南唐国都金陵(今南京市)之西的长江江面上,用数千艘大船,接连两岸,修建成一座大浮桥。这座浮桥比前面介绍的925米的瞿塘峡铁索飞桥长得多,建造时间比它早395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桥梁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一般来讲,我国古桥先有梁桥,后有索桥,拱桥最晚出现。但不管哪一种形式的桥梁,都毫无例外地经历了由低级演进到比较高级,由简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关资源